台灣生息狀態:稀有冬候鳥
鶴鷸 (Spotted Redshank), 學名 Tringa erythropus,種名erythropus 在拉丁文中意思為 “紅色的腳”。鶴鷸在台灣的生息狀態為稀有的冬候鳥,曾記錄過的地點多為靠近海岸的溼地,喜歡水位略深的魚塭、鹽田、稻田等溼地環境,
剛開始入門初學水鳥辨識的鳥友,常會感覺到有點挫折,因為大多數水鳥在台灣度冬時,都是非繁殖羽 (冬羽),每一種都是灰灰白白的,要分出誰是誰的確需要花一些功夫。不過每到春天水鳥過境期的時候,每種鳥都換上了繁殖羽,頓時溼地裡紅紅黑黑,和冬天時截然不同,這時候每一種鳥可就特徵分明,容易辨識得多,鶴鷸也不例外,是每年春天很想特別去找的一種水鳥。
外觀特徵
鶴鷸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體長29-31 cm,翼展61-67 cm。鶴鷸的繁殖羽,全身黑色,背面散布著白斑和白色的羽緣,眼眶也是白色的,看起來十分醒目。原本在冬天橘紅色的腳,也成了接近黑色的暗紅色。
鶴鷸雄鳥和雌鳥外型十分接近,根據文獻上的描述,雌鳥的體型略大於雄鳥,背面的白斑較多,頭部冠部的羽毛尖端白色、腹面羽毛的白色羽緣也比雄鳥多。
鶴鷸的非繁殖羽羽色則較為樸素,胸腹大致為白色,體背為灰褐色,飛羽邊緣有白色斑點。腳為橘紅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毛。
近似種
另一種台灣常見的冬候鳥赤足鷸 Common Redshank (Tringa totanus) 腳同為橘紅色,兩種活動的環境有重疊,但赤足鷸的體型較小。兩者的繁殖羽特徵明顯,不易混淆。非繁殖羽則可以由體型、嘴型和頭部的特徵來分別兩者 (見下比較圖)
Spotted Redshank – Nonbreeding Plumage
鶴鷸非繁殖羽
Common Redshank – Nonbreeding Plumage
赤足鷸非繁殖羽
生態
鶴鷸主要於北歐至西伯利亞地區繁殖,冬季至西、南歐、非洲、南亞、東南亞、中國沿海、台灣等地度冬。台灣為度冬地之一。在台灣度冬的地點多為海岸溼地,例如鹽田、魚塭等環境,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會與其他體型相仿的水鳥 (如高蹺鴴、赤足鷸) 混群,主要以水生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為食。
參考資料:
1. Van Gils, J., P. Wiersma, and G. M. Kirwan (2020). Spotted Redshank (Tringa erythropu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spored.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