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鷸在台灣的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
黑尾鷸為中大型的鷸科鳥類,嘴長且直,嘴基部為粉橙色,末端黑色。具有黑色過眼紋,繁殖羽時頭部、頸部至胸腹為紅褐色,下腹至尾下覆羽為白色,胸腹部有黑色的粗橫紋,背面為灰褐色,雜有黑色和栗色斑紋。有白腰和黑色尾羽,是中、英文俗名的由來。
非繁殖羽的黑尾鷸嘴基為粉紅色頭部至胸部為灰褐色,有白眉線。背面大致呈灰褐色,有不明顯的淡色羽緣。
生態
黑尾鷸在過境期常在河口、鹽田、潮間帶、沙灘、湖岸或水田出現,成群活動,用長長的嘴喙探入水中覓食。
參考資料: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