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針尾雨燕 Silver-backed Needletail
灰喉針尾雨燕 (White-throated Needletail),學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是一種外型粗壯的雨燕,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南島、中南半島地區,台灣特有亞種 H. c. formosanus 在台灣繁殖,多出現於中海拔山區,夏天記錄較多,冬季的記錄稀少,主要應為台灣的夏候鳥或有少量留鳥族群。
灰喉針尾雨燕 (White-throated Needletail),學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是一種外型粗壯的雨燕,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南島、中南半島地區,台灣特有亞種 H. c. formosanus 在台灣繁殖,多出現於中海拔山區,夏天記錄較多,冬季的記錄稀少,主要應為台灣的夏候鳥或有少量留鳥族群。
白喉針尾雨燕 (White-throated Needletail),學名Hirundapus caudacutus,是一種外型粗壯的雨燕,種小名的caudactus是由拉丁文的cauda (尾部)與actus (針) 所組成,以這種鳥尾羽末端突出的尖刺而得名。白喉針尾雨燕全身黑褐色,翼狹長,背部灰白色,有白色的喉部和尾下覆羽。
鷦鷯 (Eurasian Wren),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是一種體型很小的褐色鳥類,分布甚廣,普遍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北非,有28個亞種,在台灣出現為特有亞種,鷦鷯在台灣主要分布於高海拔山區,大多生活於灌叢底層,不易觀察,但到了繁殖期,常站在突出的枝條上見到牠們鳴唱。
紫綬帶 (Japanese Paradise-Flycatcher) ,在台灣出現的有兩個亞種: 指名亞種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於蘭嶼繁殖的黑綬帶,主要為夏候鳥。雄鳥在繁殖期時中央尾羽甚長,十分獨特,每當春過境出現於台灣時,總引起鳥友們的關注。
青背山雀 (Green-backed Tit) 又名綠背山雀,學名 Parus monticolus,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中國西南地區、緬甸、越南以及台灣,青背山雀在台灣是普遍留鳥,主要棲息環境為中高海拔山區的闊葉林。出現於台灣的亞種 P. m. insperatus 為台灣特有亞種
銅藍鶲 (Verditer Flycatcher),學名中種小名thalassinus 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像海洋般的藍色】,英文俗名中的【verditer】是用碳酸銅製成的一種藍綠色顏料、以及中文俗名中的【銅藍】等,皆是用來形容銅藍鶲特殊的羽毛顏色。銅藍鶲,為台灣的稀有冬候鳥。
環頸雉 (Ring-necked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台灣特有亞種稀有留鳥環頸雉,由名稱就可以得知其頸部的白色頸環為明顯特徵。環頸雉普遍分布於亞洲,亞種甚多。P. c. formosanus 為台灣特有亞種,台灣有較穩定記錄的地點以南部平原和花東緃谷地區居多。生活於低海拔的草叢、灌叢、旱田、河床等環境,唯本種亞種甚多,野外亦有可能見到引入或逸出的外來亞種 (如引入金門的華東亞種)。...
黑長尾雉,又稱帝雉,是台灣特有種,僅分存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學名是Syrmaticus mikado,種名的 mikado來自於日語中的"帝",也就是天皇之意。命名者Ogilvie Grant因聽聞鳥類收藏家這種鳥所述,這種鳥是日本天皇所擁有的神祕雉雞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