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鷺 (Pacific Reef-heron),學名Egretta sacra,廣泛分布於東亞、東南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南太平洋島嶼等地。
學名中的屬名Egretta為小型鷺鷥之意,而sacra在拉丁文中是神聖的意思(英文sacred的字源),合起來的意思即是神聖的鷺鷥。這是因為岩鷺在大溪地(被命名的地點)原住民視為神聖的鳥,由此得名。岩鷺有兩個亞種,E. s. albolineata 分布於新喀里多尼亞 (New Caledonia)地區,其他地區,包含台灣的岩鷺皆屬指名亞種 (E. s. sacra)。
岩鷺在台灣主要分布在礁岩海岸,例如東北角海岸、恆春半島、澎湖、蘭嶼、綠島等。
岩鷺在台灣的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
岩鷺的體長58-66 cm,相較小白鷺而言體型較矮,嘴尖長無明顯下彎,腳呈黃色至黃綠色。岩鷺的羽色有暗色型和白色型兩種外觀,暗色型全身羽色大致為灰黑色,僅有喉部有淡淡的白色。白色型的全身羽色為白色。兩種色型的岩鷺在繁殖期都會在頸後長出飾羽,背部亦會出現簑羽。非繁殖期的岩鷺則無飾羽,腳的顏色亦較黯淡。
有些地區兩種外型的岩鷺可並存,暗色型在分布的北界和南界較多,而白色型在熱帶赤道地區較多。台灣地區兩種色型均可見到,我個人在澎湖吉貝島的觀察則是只有見過暗色型。
生態
岩鷺多出現在礁岩及珊瑚礁海岸,多單獨在礁岩上覓食,領域性強,同類飛經其領域時會起飛驅趕、追逐。以礁岩間的魚類、蟹類為食。
參考資料: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3. Martínez-Vilalta, A., A. Motis, and G. M. Kirwan (2020). Pacific Reef-Heron (Egretta sacra),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pacreh1.01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