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額雁 Lesser White-fronted Goose

by | Last Updated: 7 月 11, 2021 | 雁鴨科 Anatidae | 0 comments

高蹺鴴 Black-winged Stilt

台灣生息狀態:稀有、過境鳥

(Lesser ) 學名 Anser erythropus,是一種大型的雁鴨科鳥類。學名的Anser在拉丁文中為鵝、雁之意,而種名的erythropus則由erythro(意思是紅色的)和pous(腳) 組合而成,意思就是有紅腳的雁。

小白額雁,夏季於歐亞大陸高緯度的苔原、凍原繁殖,冬季會遷徙至南方度冬,長江下游為東亞族群主要度冬地。在台灣地區零星出現於海岸、河口等地,為稀有的過境鳥、冬候鳥。

小白額雁在台灣的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

小白額雁的雌雄同型,嘴喙粉紅色,嘴基和額部白斑;頭部至頸部大致為褐色,在臉部靠近白額處的顏色較黑。眼睛四周有一黃色的細眼環。腹部為淺褐色並帶有不規則的黑色塊,脇暗褐色,上脇部與翅膀交界處有很細的白色邊線。背面的肩羽和三級飛羽灰褐色,有淡色羽緣,停棲時看起來似有橫斑。幼鳥無白額,胸腹部也沒有黑色的斑塊,背面的橫斑亦較不明顯。

彩䴉 Glossy Ibis

小白額雁成鳥 (右一) 有明顯的白額和黃色眼環,胸腹部有不規則的黑色塊;幼鳥 (右二) 的白額、腹部黑斑以及背部的橫斑均較不明顯。

與近似種的比較

小白額雁與白額雁 (Greater White-fronted Goose, Anser albifrons) 外型十分類似,兩者可以用體型和頭部的特徵進行區分:小白額雁的體型較小,小白額雁在眼睛四周有黃色的細眼環而白額雁沒有。

與白額雁 (中央及左後方) 混群的小白額雁 (前方五隻),可以看到小白額雁的體型較小且有黃色的眼環。

生態

白額雁在度冬地多成小群在溼地、農田、河口等地活動,以植物嫩葉、穀物為食。台灣有時可見到零星落單的孤鳥過境。

成小群活動覓食的小白額雁在農田中覓食。

參考資料: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您可能也有興趣 Related Articles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依時間分類 Archive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