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蘇鷸在台灣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非繁殖羽
在台灣較常見到非繁殖羽的流蘇鷸,非繁殖羽時雌雄鳥外型類似。流蘇鷸站姿較挺拔,頭和身體的比例較其他近似種要來得小,嘴黑色微往下彎,嘴基部帶有黃、橙色。背面的覆羽為灰黑色,有明顯的淡色羽緣,黑色羽軸不明顯。胸腹部白色,頸部和前胸帶有灰褐色。腳橘紅色。幼鳥羽色較帶褐色,羽緣為黃褐色。
生態
流蘇鷸在台灣為稀有過境和稀有冬候鳥,成對或成小群在溼地淺水區域覓食,如鹽田、沼澤等環境。
流蘇鷸竟然有四種性別!?
流蘇鷸的繁殖行為十分特別。目前已知,流蘇鷸的雄鳥更可以分成三種形態
獨立型 (Independent) 或稱領域型 (Territorial)
有85%的流蘇鷸雄鳥是這種型態,繁殖羽飾羽的羽色為黑色或栗紅色,在求偶場會守衛自己的領域並驅趕其他雄鳥。
衛星型 (Satellite)
有14%的流蘇鷸雄鳥是這種型態,繁殖羽飾羽的羽色為白色。並不會守衛自己領域,而是會進入其他獨立型雄鳥的領域並伺機和領域中的雌鳥交配。衛星型雄鳥對獨立型雄鳥而言,雖然是求偶的競爭對手,獨立型雄鳥會能夠容忍衛星型雄鳥在其領域中,因為這樣反而會增加獲得雌鳥青睞的機會。
擬雌 (偽娘) 型 (Faeders)
有1%的流蘇鷸雄鳥,外型竟長得和雌鳥十分類似。會和其他雄鳥交配 (無論是攻或受),而真正的雌鳥永遠不會擔任攻的角色,所以在其他雄鳥眼中,不見得所有的獨立型雄鳥都以為牠是雌鳥喔,而且這種擬雌型的流蘇鷸有更大的睪丸,擬雌型和其他雄鳥的交配行為也會吸引真正的雌鳥前來。不得不說這流蘇鷸的繁殖行為還真是十分有趣呢。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3. Ruff (bird) – Wikipedia
4. 自然界無奇不有的交配儀式 – PanSci 泛科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