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

by | Last Updated: 10 月 6, 2022 | 歐洲的鳥 Birds of Europe, 鴴科 Charadriidae | 0 comments

Black-bellied Plover 灰斑鴴

Pluvialis squatarola

台灣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

Link to eBird

(Black-bellied Plover),又名【斑鴴】,學名Pluvialis squatarola,是一種灰色的大型濱鳥,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夏天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北極圈凍原繁殖,冬季至各大洲南方的海岸度冬。灰斑鴴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各海岸溼地、農田等地皆有機會出現。

 

灰斑鴴 台灣分布地圖

灰斑鴴在台灣的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

灰斑鴴體長27-31 cm,外型顯得粗壯,有著粗且短的嘴、偏大的頭。腳和嘴為黑色。繁殖期的成鳥有著黑色的臉、胸部和腹部。在黑色區域上方,自額、眉線、頸側延伸至胸側有一明顯的白色S形區域。背面灰色,帶有黑色區塊和白色斑點。腰白色,尾羽白色帶有黑色橫紋。非繁殖羽腹面的黑色消失,背面為灰褐色帶有白色斑點。

灰斑鴴飛行時可見明顯的白腰和白色翼帶。腋下區域為黑色,為重要的特徵。

Black-bellied Plover 灰斑鴴

灰斑鴴換羽中,臉部和胸部仍帶有部份黑色

Black-bellied Plover 灰斑鴴

灰斑鴴換羽中

Black-bellied Plover 灰斑鴴

灰斑鴴有明顯的白腰和黑色的腋下區域,可作為飛行時的辨識特徵。

生態

灰斑鴴在台灣為冬候鳥,主要出現於海岸溼地,如河口、沙灘、鹽田等,常呈小群或與太平洋金斑鴴混群,於退潮時在灘地上行走覓食,以灘地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Black-bellied Plover 灰斑鴴

過境期出現於離島岩岸的灰斑鴴

參考資料

1. Poole, A. F., P. Pyle, M. A. Patten, and D. R. Paulson (2020). Black-bellied Plover (Pluvialis squatarola),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bkbplo.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您可能也有興趣 Related Articles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依時間分類 Archive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