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鷿鷉 Great Crested Grebe
冠鷿鷉 (Great Crested Grebe) 學名 Podiceps cistatus,大型的鷿鷉,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 (P. c. cistatus) 繁殖地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在歐洲許多地方為全年可見的留鳥,東亞族群冬季會遷徙至南方度冬,喜好湖泊、水庫等水域。冠鷿鷉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在金門有穩定的度冬族群。
冠鷿鷉 (Great Crested Grebe) 學名 Podiceps cistatus,大型的鷿鷉,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 (P. c. cistatus) 繁殖地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在歐洲許多地方為全年可見的留鳥,東亞族群冬季會遷徙至南方度冬,喜好湖泊、水庫等水域。冠鷿鷉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在金門有穩定的度冬族群。
灰澤鵟 (Hen Harrier),學名Circus cyaneus ,雄鳥全身大致灰色,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冬季遷徙至歐洲南方、北非、中東地區、中國東南、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灰澤鵟在台灣紀錄多出現於河口、海岸附近的草澤、農田、草地等環境,為稀有的冬候鳥和過境鳥。
黑尾鷸 (Black-tailed Godwit) 又稱黑尾塍鷸,學名 Limosa limosa,廣泛分布於歐、亞、非及澳洲,在台灣出現的是 L. l. melanuroides亞種,本亞種於西伯利亞東部至戡察加半島繁殖,冬季則遷移至東南亞和澳洲地區,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及不普遍的過境鳥。每年4月中-5月初;8-9月為最主要過境期。
紅胸濱鷸 (Red-necked Stint) 又稱紅頸濱鷸、穉鷸,是一種小型的涉禽,學名 Calidris ruficollis,種名的ruficollis意思為紅色的頸部。主要於北極圈西伯利亞繁殖,冬天會往南遷徙至中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紅胸濱鷸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各地的海岸、鹽田、河口等溼地均有記錄,是台灣最常見的小型水鳥。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又名【斑鴴】,學名Pluvialis squatarola,是一種灰色的大型濱鳥,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各海岸溼地、農田等地皆有機會出現。
跳鴴 (Gray-headed Lapwing),又名灰頭麥雞,學名Vanellus cinereus,是一種體型高瘦的灰色麥雞。跳鴴主要於中國東北及日本本州等地繁殖,冬季遷徙至南亞、東南亞等地度冬。跳鴴在台灣的紀錄多為零星出現於農田、海岸溼地,為稀有的冬候鳥/稀有過境鳥。
高蹺鴴 (Black-winged Stilt)又稱黑翅長腳鷸,學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廣泛分布於各大洲。在台灣繁殖的是高蹺鴴的指名亞種 H. h. himantopus,全台灣沿海或較內陸的溼地均有記錄,在台灣的生息狀態是普遍留鳥/普遍冬候鳥。
尖尾濱鷸 (Sharp-tailed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acuminata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繁殖期的尖尾濱鷸頭頂是鮮豔的栗紅色,主要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北極圈內繁殖,在台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春過境期在海岸溼地的魚塭鹽田、水田等環境較為常見。
白腰草鷸 (Green Sandpiper),學名Tringa ochropus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有著白腰和黑褐色的背面,主要在歐亞大陸北歐至西伯利亞地區繁殖,冬季遷徙至南方非洲、東亞、印度、中南半島等地度冬,在台灣多出現於淡水溼地,為不普遍的冬候鳥。
磯鷸 (Common Sandpiper),學名Actitis hypoleucos,是一種短腳的小型水鳥,在歐亞大陸的溫帶和寒帶地區繁殖,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冬候鳥,從海岸溼地至內陸的湖泊、溪流水域皆有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