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鶲 (Grey-streaked Flycatcher) 學名Muscicapa griseisticta,是一種灰色系的鶲科,胸前有明顯的灰色縱紋,翅較長,停棲時翅長可達尾羽1/2以上長度,常停棲於枝頭頂端,飛出捕食飛蟲。灰斑鶲繁殖地包括中國東北、朝鮮北部、俄羅斯東南等地,在冬季遷徙至東南亞地區度冬,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
亞種
灰斑鶲為單型種,無亞種區分。
台灣生息狀態
灰斑鶲在台灣是不普遍的過境鳥,大多於春、秋過境期出現於中低海拔樹林。
外觀特徵
灰斑鶲的體型為 12.5–14 公分,體重約 15.1–17.4 克,屬於小型的灰色鶲科鳥類。頭頂呈灰色或棕灰色,喙基部有細長的白線,眼圈狹窄且帶有白色。上半身及臉部為灰色或棕灰色,飛羽黑色,覆羽末端有白色邊緣。喉嚨及下腹部為白色,胸部至腹部和側腹帶有明顯的深灰色緃紋。幼鳥上半身顏色較暗,帶有白色斑紋。
近似種
- 寛嘴鶲 (Asian Brown Flycatcher): 寬嘴鶲胸前無明顯縱紋,翅較短 (1/3-1/2 尾羽長度),下嘴基部黃色。
- 烏鶲 (Dark-sided Flycatcher): 烏鶲的灰色較深,嘴較短,胸前的縱紋較粗。
生態
灰斑鶲在台灣主要為過境鳥,無繁殖紀錄。在繁殖地多利用落葉松森林繁殖,在台灣多於中低海拔樹林出現,過境時也可能出現在高海拔山區。常停棲於林緣,停棲於枝頭頂端,飛出捕食飛蟲。
參考資料
1. Clement, P. (2020). Gray-streaked Flycatcher (Muscicapa griseisticta),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J. del Hoyo, A. Elliott, J. Sargatal, D. A. Christie, and E. de Juana,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gysfly1.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