寛嘴鶲 (Asian Brown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dauurica,又稱北灰鶲、闊嘴鶲,是一種灰色系的鶲科,有著白色的眼圈和眼先,胸和腹部為污白色—灰色,沒有明顯的斑紋。經常停棲在突出的枝頭,飛出捕食空中的昆蟲。寬嘴鶲的指名亞種 (M. d. dauurica)繁殖於西伯利亞至日本、東北中國和韓國。在冬季,牠們遷徙至東南亞地區。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有少量度冬的紀錄。
亞種
寬嘴鶲分為三個亞種
- 指名亞種 (M. d. dauurica):繁殖於西伯利亞至日本、東北中國和韓國。在冬季,牠們遷徙至東南亞地區,包括大巽他群島、華南、台灣、蘇門答臘、西爪哇和婆羅洲。
- M. d. poonensis 亞種,繁殖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地區,向東延伸至不丹,以及印度中部和南部。在冬季,牠們遷徙至印度中部和南部、斯里蘭卡、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上體羽色較淡且帶棕色,喉部、胸部和側面在新羽中有斑點。眼圈對比較弱,喙較深,翅膀稍圓
- M. d. siamensis 亞種:分佈於中國西南部、緬甸東南部,以及泰國西北部至越南中南部地區。這個亞種的上體和翅膀比指名亞種更棕,腹部較灰且無明顯斑點。眼圈和額線不如指名亞種明顯,嘴喙下部大部分呈淡黃色,尖端稍深。
台灣生息狀態
寛嘴鶲在台灣多於過境期出現於中低海拔森林,有少量度冬。
外觀特徵
寬嘴鶲鳥類體長約 12–14 公分,體重 7.8–16 克,屬於小至中型的鳥。牠們的頭部大,尾巴較短,雄性和雌性外觀相似,上體呈灰棕色,眼睛周圍的眼圈和眼先為白色,胸部呈灰棕色。幼鳥與成鳥相似,但上體有更多斑紋。寬嘴鶲的嘴喙上半部分深褐色,下嘴基部呈淡黃色。
近似種
- 灰斑鶲
- 烏鶲
- 褐胸鶲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褐胸鶲嘴較長,體色更偏褐色而非灰色,胸前有明顯褐色斑紋,背面覆羽有明顯的紅棕色羽緣。
生態
寬嘴鶲在台灣主要為過境,無繁殖紀錄。多單獨出現於林緣,常停棲於突出的枝頭,飛出捕食昆蟲後飛回停棲在原停棲處附近的枝頭。以昆蟲為主要食物來源。
參考資料
1. Clement, P. and A. Bonan (2023). Asian Brown Flycatcher (Muscicapa dauurica), version 1.1.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B. K. Keeney, and N. D. Sly, Editors).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asbfly.01.1https://doi.org/10.2173/bow.marori2.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