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一半以上的人口,超過四十億人住在都市環境,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到2040年,這比例將會達到2/3,而都市化環境範圍的增加,也代表著自然環境面積的減少,這對野生動物來說通常不是個好消息。不過,近年來都市規畫更重視環境的綠化,也有一些鳥類也逐漸能夠適應都市的環境。舉例來說:在台灣的公園、校園等綠地常見的鳳頭蒼鷹、黑冠麻鷺,夏日從都市屋頂傳來的夜鷹叫聲,在曼哈頓的高樓間築巢、覓食的遊隼,都是典型的例子。
德國都市中的公園通常有大片的綠地,也保留一些野生動物可以活動的空間。對於初到德國沒有汽車的我,搭乘公共運輸工具+單車可以輕鬆抵達的公園便經常成為我賞鳥的目的地。德國的首都:柏林,也不例外,柏林最有名的,就是有穩定的蒼鷹繁殖族群,在柏林週邊的森林、甚至是市中心的公園、墓地、行道樹等,都有可能見到蒼鷹的蹤影,自從1980年代,研究者便開始對柏林市區中繁殖的蒼鷹進行有系統性的研究,現在每年在柏林市區都有50對蒼鷹繁殖,並有150隻新孵化的雛鳥,可以說已經完全適應了柏林都市的環境,有點像台灣的鳳頭蒼鷹呢。
蒼鷹屬於森林型的猛禽,不像普通鵟經常在空中盤旋,大多時候都在森林裡棲息,覓食時也主要在森林裡捕獵鳥類或小型哺乳類動物,所以想觀察蒼鷹常得靠些運氣,國外的鳥友甚至給了蒼鷹取了個稱號:【森林中的魅影 Phantom of the forest】。台灣雖然也有蒼鷹,但只有少量度冬和過境的族群。個人觀察的經驗經常是驚鴻一瞥,不然就是又高又遠。這回因為有些要事需要到柏林幾天,當然得趁機在事情辦完後,週末留下來探尋蒼鷹囉。
而柏林的公園那麼多,該從何找起?這時eBird就十分有用,透過查閱近期記錄,發現有個公園固定有蒼鷹成鳥出沒,暗示著大概有蒼鷹在繁殖了,而這公園從我住的旅館出發搭地鐵只需要15分鐘,自然成為我的主要目標之一。於是在星期五下午辦完正事後,就前去這個公園逛逛。一走進公園,遠遠就看到空中有隻蒼鷹成鳥正在盤旋,接著往北方的另一個公園飛去,順著蒼鷹飛行的方向走去,但牠用飛的我用走的,想追一隻鳥談何容易,自然是無功無返。走回原本的公園繼續逛,除了公園常見的大山雀、藍山雀、家麻雀、茶腹鳲、歐亞黑鶇、大斑啄木鳥,也記錄到幾隻臘嘴雀,但唯獨就沒見到想看的蒼鷹,這時我注意到公園裡有棵大樹上有個大型鳥巢,但用望遠鏡也看不到巢內有什麼動靜,不確定是否是過去的舊巢或是正在繁殖中的巢位,既然如此,就坐下來等等看吧。
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沒多久不遠處傳來熟悉的鳥叫聲 (雖然是第一次聽到,但這叫聲是熱愛猛禽的鳥友Corry手機的鈴聲),巢裡也回應了幾聲,這時我才發現,原來巢裡面一直有另一隻蒼鷹雌鳥一直待在巢裡,而從我的角度只看得見牠一點點尾羽末端,猜想應該是正在孵蛋,這時雄鳥飛回巢不遠處的樹枝上停棲,嗉囊飽滿,看起來是剛飛出去打獵吃飽回來了,左腳有金屬環,右腳則有編號E81腳環,應該也是研究者所上的。拍了幾張照片,雖然天色已晚,光線不是太好,但可以確定這個巢有在繁殖,明天就能再來觀察了。
錄音:雄鳥飛回巢附近時在附近呼喚巢內的雌鳥
第二天一早在地鐵站買了個麵包就來到公園,雌鳥仍然大多時間都在巢內,雄蒼鷹停棲在巢附近的枝條上守護,這天雖然大多時候還是陰天,但我還是盡量把握偶爾露臉的陽光幫蒼鷹多拍些照片,畢竟在台灣想拍到停棲的蒼鷹成鳥可是沒那麼容易 (隔天天氣就更糟了,還下了幾分鐘冰雹)。
經過週末兩天的觀察,大致了解了這巢蒼鷹的行為模式,這不一定適用於每一對蒼鷹,不過對我來說是很難得的觀察經驗,也想寫下來跟大家分享。
蒼鷹的外型特徵
蒼鷹的成鳥有黑色的頭頂、白色眉線和黑色過眼帶,背面大致為灰褐色至深藍灰色。腹面大致為白色至淺灰色,有呈波浪或鋸齒狀黑色橫紋,橫紋之間雜有一些更細的黑色縱紋。通常有蓬鬆的白色尾下覆羽,尾羽深灰色有不明顯的3-5條深色橫紋,尾羽末端有一細白色橫帶,尾羽末端邊緣呈圓弧形,雌鳥外觀與雄成鳥類似,但有明顯較大的體型,更加粗壯,體上顏色通常較偏褐色,胸腹部的橫紋更粗,眼橙色至紅色。
近似種的辨識
在歐洲這裡要辨識蒼鷹需要跟另一種森林型的猛禽: 北雀鷹進行區分。北雀鷹雌鳥體型比雄鳥要大上一號 (但仍比雄蒼鷹小),也有明顯的白眉線和胸腹部橫紋,有可能被誤認為蒼鷹,但北雀鷹的尾羽比例較長、腳較細、體型也不若蒼鷹般粗壯,飛行時可以用翼型、尾羽比例、飛行拍翅的頻率等特徵進行區分。這天正好有隻北雀鷹飛到這片樹林上空,蒼鷹雄鳥立刻升空接戰,很認真在保衛家庭呢。
坐巢
以獵食頻率和巢內動靜來看,巢內的蛋應該還沒孵化。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雌鳥 (編號G44) 在巢內坐巢。雄鳥大約早上8點多會飛出去獵食,回來的時候會固定停棲在離巢不遠,大約數十公尺內的某幾棵樹上 (我稱之為餐桌,大多是有較粗的橫枝,方便置放獵物) 呼喚雌鳥,雌鳥回應後會出來吃早餐,雄鳥可能短暫飛進巢換班,不過也有兩隻都在巢外的時候。雌鳥吃飽之後回巢才換雄鳥出來吃剩菜,可以說這隻雄鳥真是暖男呢 (當然也可能在外面已經偷吃過了XD)。
獵食
當雄鳥站在枝頭四處張望時,有可能就是準備出擊了。但蒼鷹是出名的在森林裡打獵的猛禽,雄鳥衝出去之後大多都飛到我眼睛追不到的地方,好幾次我朝那個方向衝去卻不見鳥影,回到巢附近才發現蒼鷹已經回來了,所以想拍到蒼鷹直接捕獵物的畫面,可能我學阿沙力扶老奶奶過馬路還不夠,上輩子還得有認真燒香才行。
獵物
這兩天雄鳥帶回來的食物,一隻應該是松鼠 (沒拍到),另一隻我覺得應該為斑尾林鳩(Common Wood Pigeon),這也是文獻上所描述蒼鷹最常捕食的食物之二。
飛行
蒼鷹除了有幾次升空去驅趕路過的普通鵟和北雀鷹之外,大多時間都是停棲在樹林中。移動時在樹林間穿棲真的看起來很過癮,但這種場景對我的D850來說真的只能投降,自動對焦成功率是很低的,不知道Z9在這種場景有沒有比較有辦法。我只能盡量捕捉牠們從樹枝上剛起飛的瞬間,但牠們也是說飛就飛,常常我鏡頭舉到手痠不飛,鏡頭一放下就飛了。而且500mm的焦距在這場合說真的有點太長,手追鳥的速度太慢,每張都暴框,不過在觀景窗裡看著雌鳥衝下來的時候真的十分震撼
年齡
蒼鷹開始繁殖的年齡從1-4歲都有可能 (Krüger 2005),但像蒼鷹這類的大型猛禽通常需經過3-5年才會換成成鳥羽色,那這兩隻蒼鷹究竟幾歲了呢?我找到了一個很棒的網頁
大致整理幾個重點
- 蒼鷹的初級飛羽的深色橫紋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變細,甚至變成三角形。
- 蒼鷹的次級飛羽在幼鳥初次換羽後 (第二曆年秋天-第三曆年夏) 有橫紋且末端仍有明顯深色區域,此時是最容易和北雀鷹搞混的羽色,但體型、尾羽仍然是最重要的區分特徴。此後隨著年齡增加,橫紋逐漸變細變淡,到成鳥會幾乎看不到橫紋
- 虹膜的顏色會隨著年齡增加變成橙紅色
這隻編號E81的雄蒼鷹初級飛羽橫紋仍明顯 (未變成三角形), 次級飛羽末端無明顯黑色但仍有幾支次級飛羽有明顯橫紋。參考以上網頁的分法,我認為這隻雄蒼鷹是上述網頁中的Third Plumage,也就是第三曆年秋天至第四曆年夏天,如果我猜得沒錯,牠應該是2019年出生的,究竟對不對呢?我寫信去問柏林當地研究蒼鷹的專家了,如果能問得到上腳環的日期就能真相大白了。至於編號G44的雌蒼鷹,可惜我沒能拍到完整展翅的畫面。
2023年更新
趁著復活節假期再次拜訪柏林,當然也得找時間再來拜訪這對蒼鷹夫婦,2023年所使用的是新的巢位,離去年的巢大約有30公尺遠,可惜這回沒有太多時間等候,加上天氣也不是太理想,只有留下幾張照片紀錄一下,希望牠們今年也能順利繁殖成功。
參考資料
1. Squires, J. R., R. T. Reynolds, J. Orta, and J. S. Marks (2020). Northern Goshawk (Accipiter gentili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norgos.01
2. Merling de Chapa M et al. 2020 Phantom of the forest or successful citizen? Analysing how Northern Goshawks (Accipiter gentilis) cope with the urban environment. R. Soc. Open Sci. 7: 201356.
3. Oliver Krüger, 2005, Age at first breeding and fitness in goshawk Accipiter gentilis, 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2005) 74, 266 –273doi: 10.1111/j.1365-2656.2004.00920.x
4.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5. 廖本興 (2021) 臺灣野鳥圖鑑 [陸鳥篇] 增訂版;晨星出版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