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溼地觀察度冬的黑面琵鷺和反嘴鴴

by | Last Updated: 3 月 13, 2021 | 自然紀行 | 0 comments

每年冬天,雲林、嘉義、台南、高雄海邊的都會有許多來自遠方、到台灣來度過寒冷冬天的冬候鳥。其中最令引人矚目的,要屬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近年來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族群的數量有慢慢回升。另一種反嘴鴴,雖然名氣不若黑面般響亮,但牠們的外型可是我心目中最優雅的水鳥喔!

住在台南的我們,很幸運地只要短短的車程,就可以到容易觀察這些水鳥的地點。這個冬天也投入了不少時間到溼地拜訪他們,也拍到了一些喜歡的照片。和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吧!

如果想造訪黑面琵鷺,是個不錯的地點。在八角賞鳥亭那裡,每到週末總是擠滿了人,為的就是能近距離觀察黑面琵鷺和其他水鳥的生態,而此地的黑面琵鷺也似乎比其他地方要來得更親民呢。

黑面琵鷺在飛行時,脖子總是伸得長長的,這點和溼地常見的小白鷺、大白鷺等白色鷺鷥不同,可以用來在距離較遠時進行辨識。

其實在台南、嘉義、高雄沿海鄉鎮的魚塭、、河口等環境,在冬天都蠻有機會可以見到黑面琵鷺,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見到他們成群在魚塭裡覓食。

已經是成年的黑面琵鷺,在二、三月準備要北返時,會開始換上繁殖羽。頭後方會長出金黃色的飾羽,而胸口的羽毛也會變成金黃色。

另一種白琵鷺Eurasian (Platalea leucorodia),體型較大,臉不像黑面琵鷺是黑色的,遠遠看會覺得眼睛特別明顯。是全世界分布最廣的琵鷺,雖然在全球數量不少,但在台灣可是遠比黑面琵鷺要來得罕見,經常只有零星一兩隻,混群在黑面琵鷺中。

隨著年齡增加,黑面琵鷺上嘴會變得充滿皺紋,同時眼睛的虹膜會從暗褐色轉為紅色,眼睛四周的黑色皮膚會出現黃色區塊。(如前一張圖)

像這張照片的這隻黑面琵鷺,上嘴十分光滑,虹膜暗褐色,同時初級飛羽末端帶有黑色,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黑色羽軸,就應該是第一年到台灣來的度冬的小朋友。

飛行時距離通常比較遠,看不啨楚上嘴或眼睛特徵時,這時飛羽末端的黑色就可以用來分辨成鳥和亞成鳥。

像這隻黑面琵鷺很明顯是年輕的小朋友

至於成鳥,飛羽末端沒有黑色,在飛行時翅膀是白色的。

這天很幸運,能夠以平視角和黑面琵鷺近距離接觸。我躱在岸邊的草叢裡,可是一動也不敢動,深怕不小心就把他嚇跑了。

想拍到這樣的平視角可不容易,最重要的就是相機要盡量放低要離水面愈近愈好,可是溼地魚塭的岸邊通常都是長滿蘆葦,或是充滿爛泥。在岸邊或蹲或趴,弄得全身髒是還好,更困難的是別把鳥嚇跑。所以如果沒有做好偽裝或掩蔽,就別輕易嘗試了。

拍攝這隻反嘴鴴時,我先趴在岸邊的蘆葦叢裡,拍攝出去的畫面像隔著紗窗,也別有一番風味

這隻反嘴鴴有察覺到草叢裡有動靜,但牠似乎可以接受我的存在,也開始放心覓食起來。終於我可以找到一個好位置,用很低的角度靜靜地拍攝牠覓食。

反嘴鴴是一種中大型的水鳥,全身羽色為主要為白色,頭頂和初級飛羽為黑色,在背部和覆羽有黑色斑紋,另外細長又上翹的嘴為反嘴鴴重要的特徵。

覓食時會用細長上翹的嘴在水中左右掃動,藉以濾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在傍晚的陽光下,這隻反嘴鴴覓食、活動的畫面真的好美,在觀景窗裡就忍不住讚嘆。

牠吃牠的,我拍我的。能捕捉到這樣的畫面,真是作夢也會笑。

不過反嘴鴴最美的畫面,還是飛行的時候。

雙翼全開的時候,雙翼末端、肩羽、覆羽的黑色斑塊所形成的花紋十分特別,只要見過一次就不會忘記。

成群的反嘴鴴一同飛行時,背部和雙翼上的黑色斑塊所形成的圖騰,更是我每年冬天最想捕捉的畫面。

又到了黑面琵鷺和反嘴鴴要北返離開台灣的季節了,祝牠們旅途平安,在繁殖地繁殖順利,秋天再多帶些小朋友回來台灣過冬吧!

您可能也有興趣 Related Articles

支持我們 Support us

boba-icon
請我喝珍奶!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雨燕和黃山雀是一對因賞鳥而相識的夫妻,熱愛賞鳥、攝影、旅遊。如有使用本站照片或文章的需求,請透過FBIG與我們連絡。

We are a couple who love bird watching, photography, and travel. If you need to use photos or articles on this site, please contact us through facebook or instagram.

猜猜我是誰 Guess Who?

熱門文章 Popular Posts

依分類 Category

依時間 Archive

Pin It on Pinterest

Shar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