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蘇鷸 (Ruff) 是一種中型的涉禽,學名 Calidris pugnax,種名的pugnax源於minutus,在拉丁文中是【好鬥】的意思,以流蘇鷸在繁殖季節求偶時,雄鳥於求偶場 (Lek mating) 好爭鬥的行為而得名。流蘇鷸於歐亞大陸高緯度凍原帶繁殖,冬季會遷徙至南歐、非洲、南亞等地度冬。
亞種
流蘇鷸為單型種,無亞種分類。
台灣生息狀態
流蘇鷸在台灣是稀有的過境和冬候鳥,記錄多出現在沿海的溼地,以台南、宜蘭兩地的記錄最為穩定。
流蘇鷸在台灣分布地圖
外型特徵:繁殖羽
流蘇鷸體長26–32 cm,繁殖羽雌雄鳥外型不同,雄鳥繁殖羽嘴和臉部裸露皮膚為黃褐色,在頸部和胸部會出現流蘇狀的飾羽,顏色多變,有紫黑色、紅褐色、淺黃色、純白色等,有如十六-十七世紀歐洲上流社會流行的【襞襟(Ruff)】。是流蘇鷸英文俗名Ruff的由來。 另外也有少部份流蘇鷸雄鳥有著類似雌鳥的外型。不同外型的雄鳥在繁殖行為中所採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
雌鳥的體型比雄鳥小,缺乏雄鳥特有的頭部羽毛,背面呈深色,具有從淺黃色到栗色的邊緣,繁殖期時胸部和側面有黑色斑點,嘴呈黑色,腿呈粉橙色至綠色或灰色。
在台灣見到的流蘇鷸大多是非繁殖羽,有時在秋過境期可以見到繁殖後,仍帶有少量繁殖羽的流蘇鷸。
外觀特徵:非繁殖羽
在台灣較常見到非繁殖羽的流蘇鷸,非繁殖羽時雌雄鳥外型類似。流蘇鷸站姿較挺拔,頭和身體的比例較其他近似種要來得小,嘴黑色微往下彎,嘴基部帶有黃、橙色。背面的覆羽為灰黑色,有明顯的淡色羽緣,黑色羽軸不明顯。胸腹部白色,頸部和前胸帶有灰褐色。腳橘紅色。幼鳥羽色較帶褐色,羽緣為黃褐色。
特別的繁殖行為!流蘇鷸竟然有四種性別?
流蘇鷸的繁殖行為十分特別。目前已知,流蘇鷸的雄鳥更可以分成三種形態
獨立型 (Independent) 或稱領域型 (Territorial)
有85%的流蘇鷸雄鳥是這種型態,繁殖羽飾羽的羽色為黑色或栗紅色,在求偶場會守衛自己的領域並驅趕其他雄鳥。
衛星型 (Satellite)
有14%的流蘇鷸雄鳥是這種型態,繁殖羽飾羽的羽色為白色。並不會守衛自己領域,而是會進入其他獨立型雄鳥的領域並伺機和領域中的雌鳥交配。衛星型雄鳥對獨立型雄鳥而言,雖然是求偶的競爭對手,獨立型雄鳥會能夠容忍衛星型雄鳥在其領域中,因為這樣反而會增加獲得雌鳥青睞的機會。
擬雌 (偽娘) 型 (Faeders)
有1%的流蘇鷸雄鳥,外型竟長得和雌鳥十分類似。會和其他雄鳥交配 (無論是攻或受),而真正的雌鳥永遠不會擔任攻的角色,所以在其他雄鳥眼中,不見得所有的獨立型雄鳥都以為牠是雌鳥喔,而且這種擬雌型的流蘇鷸有更大的睪丸,擬雌型和其他雄鳥的交配行為也會吸引真正的雌鳥前來。不得不說這流蘇鷸的繁殖行為還真是十分有趣呢。
2023年6月我到挪威北極圈內紀錄流蘇鷸繁殖求偶的行為,拍了一些影片與大家分享
1.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2.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3. Ruff (bird) – Wikipedia
4. 自然界無奇不有的交配儀式 – PanSci 泛科學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