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頸鴨 Eurasian Wigeon
赤頸鴨 (Eurasian Wigeon) 學名 Mareca penelope,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雁鴨,雄鳥繁殖羽時有著紅棕色的頭部與乳黃色的額頭,十分顯眼,是台灣常見的冬候鳥。
赤頸鴨 (Eurasian Wigeon) 學名 Mareca penelope,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雁鴨,雄鳥繁殖羽時有著紅棕色的頭部與乳黃色的額頭,十分顯眼,是台灣常見的冬候鳥。
環頸潛鴨 (Ring-necked Duck) 學名 Aythya collaris,是中形的雁鴨科潛鴨屬鳥類,分布於北美洲,台灣於2019年-2020年首次記錄一隻度冬的環頸潛鴨,是台灣的迷鳥,外形和鳳頭潛鴨相似,但可從頭形、喙、體側等特徵區分。
薄翅蜻蜓,學名 Pantala falvescens,是蜻蜓科 Libellulidae 的成員,廣泛分布於全球溫帶至熱帶地區。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蜻蜓,廣泛分布於低海拔 - 高海拔的水池、草地環境,低海拔為全年可見,在秋天時常大量出現。
黃足鷸 (Gray-tailed Tattler),又稱灰尾鷸、灰尾漂鷸,學名Tringa brevipes,為東亞澳遷徙線上常見的一種鷸科水鳥,主要於東西伯利亞地區繁殖,冬天遷徙至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沒有繁殖記錄,是常見的過境鳥
紅隼 (Eurasian Kestrel),學名Falco tinnunculus,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在台灣是很常見的冬候鳥。紅隼背面為磚紅色,帶有黑色斑紋,雄鳥的頭和尾羽為灰色,雌鳥頭和尾羽則呈紅褐色,常出現於低海拔草地,常在半空中懸停振翅,頭朝下搜尋獵物。
東方澤鵟 (Eastern Marsh Harrier),學名Circus spilonotus,又稱白腹鷂、東方澤鷂,是澤鵟屬 (Circus) 的一種日行性猛禽。在台灣地區為不普遍的冬候鳥、過境鳥。出現的環境以長滿蘆葦的草澤溼地為主,也會出現在草地、鹽田、防風林等環境。
銅藍鶲 (Verditer Flycatcher),學名中種小名thalassinus 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像海洋般的藍色】,英文俗名中的【verditer】是用碳酸銅製成的一種藍綠色顏料、以及中文俗名中的【銅藍】等,皆是用來形容銅藍鶲特殊的羽毛顏色。銅藍鶲,為台灣的稀有冬候鳥。
灰雁 (Graylag Goose) 學名 Anser anser,是灰色雁鴨中體型最大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呈淡灰色,是辨識的重要特徵。普遍分布於歐亞大陸,於溫帶地區繁殖,在台灣的記錄稀少,主要出現在大型河口溼地,如蘭陽溪口、濁水溪口、高屏溪口等地。
鳳頭潛鴨 (Tufted Duck) 學名 Aythya fuligula,別名【澤鳧】,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夏季於北緯45–70°的寒帶地區繁殖,冬季遷徙至東亞、南亞、中歐、南歐、非洲等地度冬。在台灣是常見的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