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息狀態:迷鳥
環頸潛鴨 (Ring-necked Duck),學名Aythya collaris,分類屬雁鴨科潛鴨屬,學名中種小名collaris由拉丁文中collum而來,是頸部的意思,命名的由來是雄鳥繁殖羽時在頸部會有一暗紅色的頸環。但此一特徵不甚明顯,通常要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才可見到,因此,環頸潛鴨在德國的俗名Ringschnabelente是以喙部的特徵命名,意思是【有環喙的鴨子】
環頸潛鴨分布於北美洲,主要於加拿大與美國北部幾個州繁殖,冬季會遷徙至美國南部、墨西哥等地。位於大西洋對岸的歐洲,以及太平洋對岸的東亞 (日本、韓國) 等地,均曾有度冬記錄。台灣於2019年末-2020年初的冬天首次記錄一隻環頸潛鴨雌鳥於宜蘭釣鱉池度冬。
環頸潛鴨在台灣曾有記錄的地點
外觀特徵
環頸潛鴨體長40-46 cm,不論是體型或是外型,都和台灣常見的冬候鳥鳳頭潛鴨十分類似,兩者可以從以下幾點區分。
1. 頭型:環頸潛鴨頭型有明顯的稜角,而鳳頭潛鴨在頭後有冠羽,有明顯的不同。
2. 嘴喙:環頸潛鴨的喙最前端是黑色的,在黑色區域後方會有一段白色的區域,並與後方的灰色區域形成清楚的界線,雌鳥在非繁殖羽時白色區域會較不明顯。環頸潛鴨雄鳥繁殖羽可以看到一條白色的細線環繞整個嘴喙基部,從正面看會呈M字形;而鳳頭潛鴨在喙尖端的黑色區域後方有時也會有一淡色區域,但不會形成界線明顯的白色,且嘴基不會有白線。
3. 頸環:環頸潛鴨雄鳥的頸部有一暗紅色的頸環,但此一特徵不一定容易見到。
4. 體側:環頸潛鴨雄鳥的體側後4/5為灰色,前1/5為白色,且白色區域往上突出,整體看起來略似NIKE商標的勾勾形狀。而鳳頭潛鴨雄鳥體側皆為白色。
環頸潛鴨的雌鳥與鳳頭潛鴨雌鳥有明顯不同,外型更近似於紅頭潛鴨雌鳥。環頸潛鴨雌鳥和雄鳥一樣有特殊的頭型,整體偏褐色,嘴基和喉部為白色,眼暗色,有明顯的白色眼圈,並在眼後有一白線往後延伸,環頸潛鴨雄鳥嘴喙的白色區域在雌鳥非繁殖羽會比較不明顯。
2019年末-2020年初於宜蘭度冬的環頸潛鴨雌鳥
參考資料:
1. Roy, C. L., C. M. Herwig, W. L. Hohman, and R. T. Eberhardt (2020). Ring-necked Duck (Aythya collari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A. F. Poole,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rinduc.01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