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黃眉黃鶲 (Ficedula narcissina) 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主要繁殖於日本和俄羅斯的森林。雄鳥的羽色鮮明,擁有黑色、橙黃色和白色的對比色彩,雌鳥則呈現較為暗淡的橄欖褐色。牠們主要棲息於低山及平地的森林,獨自活動於樹冠下層,以昆蟲為食。雖無台灣繁殖紀錄,但其全球族群數量穩定,目前保育狀況無重大威脅。
黃眉黃鶲 (Ficedula narcissina) 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主要繁殖於日本和俄羅斯的森林。雄鳥的羽色鮮明,擁有黑色、橙黃色和白色的對比色彩,雌鳥則呈現較為暗淡的橄欖褐色。牠們主要棲息於低山及平地的森林,獨自活動於樹冠下層,以昆蟲為食。雖無台灣繁殖紀錄,但其全球族群數量穩定,目前保育狀況無重大威脅。
褐胸鶲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muttui,是一種中型的森林鶲科鳥類,牠們有著圓潤的大頭和明顯的眼圈。褐胸鶲在台灣為迷鳥,僅有幾筆紀錄,出現於海岸防風林、離島等地點。
灰斑鶲 (Muscicapa griseisticta) 是一種小型灰色鶲科鳥類,體型約 12.5–14 公分,胸部有明顯的灰色縱紋,翅膀較長,停棲時翅長可達尾羽一半以上。牠們繁殖於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及俄羅斯東南,冬季遷徙至東南亞度冬,在台灣是較為不普遍的過境鳥。灰斑鶲多出現在中低海拔的樹林中,過境期可能出現在林緣或高海拔地區。此物種無亞種劃分,外觀與寬嘴鶲和烏鶲相似,但可依胸前縱紋等特徵區別。
寛嘴鶲 (Asian Brown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dauurica,又稱北灰鶲、闊嘴鶲,是一種灰色系的鶲科,有著白色的眼圈和眼先,胸和腹部為污白色—灰色,沒有明顯的斑紋。經常停棲在突出的枝頭,飛出捕食空中的昆蟲。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有少量度冬的紀錄。
藍歌鴝 (Siberian Blue Robin),學名Larvivora cyane,藍歌鴝雄鳥的背面藍色,腹面白色,停棲時身體的姿勢常呈水平狀,主要於日本、韓國、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等地繁殖,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等地度冬,常出現於茂密森森底層,台灣於過境期有少量紀錄,為稀有的冬候鳥。
河烏 (Brown Dipper) 學名 Cinclus pallasii,分布於東亞的日本、中國、台灣、中南半島、喜拉雅山區等地。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500-2000公尺山區的溪流,為不普遍的留鳥,覓食時會在水中潛水行走、游泳。
黑長尾雉,又稱帝雉,是台灣特有種,僅分存於台灣中高海拔山區。學名是Syrmaticus mikado,種名的 mikado來自於日語中的"帝",也就是天皇之意。命名者Ogilvie Grant因聽聞鳥類收藏家這種鳥所述,這種鳥是日本天皇所擁有的神祕雉雞而命名。
鉛色水鶇 (Plumbeous Redstart),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石青仔,是鶲科紅尾鴝屬的一種鳥類,於台灣棲息全島海拔 500 至 2300公尺山區的溪流環境,是溪流環境中最常見的鳥類之一。
小剪尾 (Little Forktail),又名小燕尾,學名Enicurus scouleri,是鶲科的一種小型鳥類,全身羽色為黑白兩色。出現於海拔600至2400公尺的山澗、溪流環境,但數量不多,為稀有的留鳥。停棲與行進間可見到牠們尾羽快速地張合擺動,有如剪刀一般。
朱鸝 (Maroon Oriole),在台灣話又名紅鶯(âng-ing),學名Oriolus traillii,是一種分布於台灣和東南亞地區的黃鸝科鳥類,外型有鮮豔的紅色和黑色,主要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森林,分布於台灣的亞種 (O. t. ardens) 為台灣特有亞種。
台灣叢樹鶯 (Taiwan Bush Warbler) 學名Locustella alishanensis,又名褐色叢樹鶯、台灣短翅鶯,是一種僅分布於台灣中海拔山區的台灣特有種鳥類,個性隱密,繁殖期時的鳴唱聲像電報 "滴..答答滴, 滴..答答滴" 十分嘹亮且極具辨識性,因此也被鳥友稱為【電報鳥】。
環頸雉 (Ring-necked Pheasant) 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台灣特有亞種稀有留鳥環頸雉,由名稱就可以得知其頸部的白色頸環為明顯特徵。環頸雉普遍分布於亞洲,亞種甚多。P. c. formosanus 為台灣特有亞種,台灣有較穩定記錄的地點以南部平原和花東緃谷地區居多。生活於低海拔的草叢、灌叢、旱田、河床等環境,唯本種亞種甚多,野外亦有可能見到引入或逸出的外來亞種 (如引入金門的華東亞種)。...
青背山雀 (Green-backed Tit) 又名綠背山雀,學名 Parus monticolus,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中國西南地區、緬甸、越南以及台灣,青背山雀在台灣是普遍留鳥,主要棲息環境為中高海拔山區的闊葉林。出現於台灣的亞種 P. m. insperatus 為台灣特有亞種
灰喉針尾雨燕 (White-throated Needletail),學名Hirundapus cochinchinensis,是一種外型粗壯的雨燕,主要分布於台灣、海南島、中南半島地區,台灣特有亞種 H. c. formosanus 在台灣繁殖,多出現於中海拔山區,夏天記錄較多,冬季的記錄稀少,主要應為台灣的夏候鳥或有少量留鳥族群。
黃羽鸚嘴 (Golden Parrotbill) 學名 Suthora verreauxi,是一種體型嬌小的鳥類,零星分布於台灣以及中國雲南、四川、山西、湖北、福建等地的山區,群居常成群活動,棲息於濃密的灌叢、箭竹叢中。黃羽鸚嘴分為四個亞種,其中morrisoniana為僅分布於台灣的台灣特有亞種。
戴菊鳥 (Goldcrest, Kinglet) 學名 Regulus regulus,體型很小,頭頂中央有黃色的冠羽,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的針葉林和混交林中,分布很廣,目前存在14個亞種,在台灣出現的為R. r. japonensis 亞種,但紀錄不多,為稀有的過境鳥,紀錄多出現於海岸防風林、離島等過境鳥出現熱點。戴菊鳥在歐洲的一些傳說中被視為是鳥類的國王,其學名Regulus在拉丁文中為國王之意。
紋翼畫眉 (Taiwan Barwing),又名台灣斑翅鶥、栗頭斑翅鶥,學名Actinodura morrisoniana。有栗褐色的頭,飛羽外瓣有著黑色、栗色相間的橫斑,為俗名的由來。學名中morrisoniana指的是台灣最高峰玉山 ,是台灣特有種,全世界僅分布於台灣中海拔山區。
黃胸藪眉 (Steere's Liocichla),又名藪鳥、黃痣藪眉,學名Liocichla steerii,是一種僅分布於台灣中海拔山區的特有種噪眉科鳥類,性不怕人,是十分容易觀察的鳥類。
棕噪眉 (Rusty Laughingthrush),別名台灣棕噪眉、竹鳥、竹林花眉,學名Pterorhinus poecilorhynchus,台灣特有種,僅分布於台灣中海拔森林。分布於中國的中國棕噪眉 (Buffy Laughingthrush,學名Pterorhinus berthemyi) 過去被視為本種的亞種,但兩者外型有多處明顯不同,目前新版名錄視為兩個獨立種。
岩鷚 (Alpine Accentor),學名 Prunella collaris,是一種生活於森林線以上高海拔山區的鳥類,分布於歐亞大陸,可分為九個亞種,其中fennelli亞種為僅分布於台灣的台灣特有亞種,出現於高海拔裸露岩石或低矮植被的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