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環鼓蟌 Rhinocypha taiwana
朱環鼓蟌,體長2.9~3.8 cm,是台灣特有種昆蟲,是台灣鼓蟌科(Chlorocyphidae)的豆娘中體型最大,也是最晚被發表的一種。雄蟲的腹部背面是橘紅色的,十分醒目,為什麼這麼美麗的豆娘在台灣卻是到2009才被發現?
朱環鼓蟌,體長2.9~3.8 cm,是台灣特有種昆蟲,是台灣鼓蟌科(Chlorocyphidae)的豆娘中體型最大,也是最晚被發表的一種。雄蟲的腹部背面是橘紅色的,十分醒目,為什麼這麼美麗的豆娘在台灣卻是到2009才被發現?
跳鴴 (Gray-headed Lapwing),又名灰頭麥雞,學名Vanellus cinereus,是一種體型高瘦的灰色麥雞。跳鴴主要於中國東北及日本本州等地繁殖,冬季遷徙至南亞、東南亞等地度冬。跳鴴在台灣的紀錄多為零星出現於農田、海岸溼地,為稀有的冬候鳥/稀有過境鳥。
高蹺鴴 (Black-winged Stilt)又稱黑翅長腳鷸,學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廣泛分布於各大洲。在台灣繁殖的是高蹺鴴的指名亞種 H. h. himantopus,全台灣沿海或較內陸的溼地均有記錄,在台灣的生息狀態是普遍留鳥/普遍冬候鳥。
鷦鷯 (Eurasian Wren),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是一種體型很小的褐色鳥類,分布甚廣,普遍分布於歐亞大陸及北非,有28個亞種,在台灣出現為特有亞種,鷦鷯在台灣主要分布於高海拔山區,大多生活於灌叢底層,不易觀察,但到了繁殖期,常站在突出的枝條上見到牠們鳴唱。
東方灰林鴞 (Himalayan Owl),學名Strix nivicolum,又名喜馬拉雅林鴞,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頭鷹,在台灣主要紀錄於中高海拔的針闊葉混合林,分布於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 (S. n. yamadae)
蠣鴴 (Eurasian Oystercathcer),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是一種有著長長紅色嘴喙、體色黑色分明的水鳥,因嗜食牡蠣而得名,分布於歐亞大陸,台灣近年僅有零星幾筆觀察紀錄,而在金門地區為普遍的冬候鳥,並有少數為留鳥族群。
尖尾濱鷸 (Sharp-tailed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acuminata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繁殖期的尖尾濱鷸頭頂是鮮豔的栗紅色,主要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北極圈內繁殖,在台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春過境期在海岸溼地的魚塭鹽田、水田等環境較為常見。
白腰草鷸 (Green Sandpiper),學名Tringa ochropus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有著白腰和黑褐色的背面,主要在歐亞大陸北歐至西伯利亞地區繁殖,冬季遷徙至南方非洲、東亞、印度、中南半島等地度冬,在台灣多出現於淡水溼地,為不普遍的冬候鳥。
磯鷸 (Common Sandpiper),學名Actitis hypoleucos,是一種短腳的小型水鳥,在歐亞大陸的溫帶和寒帶地區繁殖,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冬候鳥,從海岸溼地至內陸的湖泊、溪流水域皆有機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