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隼 Eurasian Hobby
燕隼 (Eurasian Hobby),學名Falco subbuteo,是一種體型修長的隼科猛禽,在空中飛行時有如大型雨燕。燕隼在台灣沒有繁殖紀錄,觀察紀錄大多為春、秋過境期間出現,台灣本島、離島等多處皆有紀錄。
燕隼 (Eurasian Hobby),學名Falco subbuteo,是一種體型修長的隼科猛禽,在空中飛行時有如大型雨燕。燕隼在台灣沒有繁殖紀錄,觀察紀錄大多為春、秋過境期間出現,台灣本島、離島等多處皆有紀錄。
白喉針尾雨燕 (White-throated Needletail),學名Hirundapus caudacutus,是一種外型粗壯的雨燕,種小名的caudactus是由拉丁文的cauda (尾部)與actus (針) 所組成,以這種鳥尾羽末端突出的尖刺而得名。白喉針尾雨燕全身黑褐色,翼狹長,背部灰白色,有白色的喉部和尾下覆羽。
鵲鴨 (Common Goldeneye),學名Bucephala clangula,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潛鴨,飛行時翅膀會發出獨特的聲響,有如吹口哨一般。鵲鴨普遍分布於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洲,主要於北方針葉林帶繁殖,東亞族群冬季會遷徙至日本、朝鮮半島、中國沿海等地度冬。台灣地區曾於冬季零星發現於海岸溼地,是台灣的迷鳥。
這兩隻鳥一黑一白,竟然是同一種鳥!? 沒錯,鶴鷸 Spotted Redshank (Tringa erythropus) 是一種大型的涉禽,繁殖期時全身的羽色一身黑,到了冬天非繁殖期時,卻換成了一身樸素的羽色,是不是判若兩鳥呢?
紫綬帶 (Japanese Paradise-Flycatcher) ,在台灣出現的有兩個亞種: 指名亞種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於蘭嶼繁殖的黑綬帶,主要為夏候鳥。雄鳥在繁殖期時中央尾羽甚長,十分獨特,每當春過境出現於台灣時,總引起鳥友們的關注。
中杓鷸 (Eurasian Whimbrel) 學名 Numenius phaeopus,是一種大型的遷徙性涉禽 (shorebird),有著長且下彎的嘴喙,全身大致褐色帶有淡色花紋。台灣主要於每年8月至翌年5月出現,是普遍的過境鳥和不普遍的冬候鳥。
瀆鳧瀆鳧 (Ruddy Shelduck),學名Tadorna ferruginea,又名【黃麻鴨】、【赤麻鴨】,是一種全身有著橘色羽毛的大型鴨子,頭部顏色較淡,雄鳥於頸部有一黑色頸環,飛羽黑色,飛行時與覆羽的白色形成強烈對比,次級飛羽形成墨綠色的翼鏡,尾羽黑色。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
小天鵝(Tundra Swan),學名Cygnus columbianus,中文又名【鵠】,分為兩個亞種:指名亞種columbianus分布於北美洲,而bewickii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
疣鼻天鵝(Mute Swan),學名Cygnus olor,又名瘤鼻天鵝、瘤鵠,是體型最大的天鵝,原生分布於歐洲至中亞地區,台灣亦有零星觀察紀錄,但疣鼻天鵝在世界各大洲常為飼養於公園、湖泊作為觀賞用的鳥類,因此很難判斷台灣的觀察紀錄為自然遷徙而來的野鳥,還是逸出鳥。
蒼鷹 (Northern Goshawk),學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一種體型壯碩的鷹科猛禽,主要生活於森林中,較少於天空盤旋,因此不太容易觀察,國外的鳥友給蒼鷹取了個外號【森林中的魅影】,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