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嘴濱鷸 Curlew Sandpiper
彎嘴濱鷸 (Curlew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ferruginea,又名【滸鷸】是一種中小型的水鳥,有著長且略向下彎曲的嘴喙。學名中的ferruginea在拉丁文中為鏽紅色之意,以彎嘴濱鷸繁殖羽的羽色而得名。彎嘴濱鷸的繁殖地位於西伯利亞最北的北極海沿岸,至非洲南部、印度、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主要在過境期出現。
彎嘴濱鷸 (Curlew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ferruginea,又名【滸鷸】是一種中小型的水鳥,有著長且略向下彎曲的嘴喙。學名中的ferruginea在拉丁文中為鏽紅色之意,以彎嘴濱鷸繁殖羽的羽色而得名。彎嘴濱鷸的繁殖地位於西伯利亞最北的北極海沿岸,至非洲南部、印度、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主要在過境期出現。
青足鷸 (Coommon Greenshank),學名Tringa nebularia,有著厚且微向上彎的嘴喙,於北歐至西伯利亞的溫帶區域繁殖,冬季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青足鷸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冬候鳥,多出現於海岸溼地、魚塭、鹽田等環境。
小青足鷸 (Marsh Sandpiper),又名【澤鷸】,學名Tringa stagnatilis,與青足鷸相比有著較小的體型,喙直細長無上翹。小青足鷸繁殖於東歐、中亞、南西伯利亞、至中國東北,冬季遷徙至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為不普遍冬候鳥及普遍過境鳥。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學名Phalaropus lobatus,是一種小型的海鳥,是三種瓣足鷸之中體型最小的,主要生活於海面上,夏季繁殖於歐亞大陸和北美北極圈的苔原,冬季遷徙至熱帶地區海域度冬,台灣主要於過境期出現於海岸溼地、魚塭或海面上,是普遍的過境鳥。
反嘴鷸 (Terek Sandpiper),又稱翹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是一種遷徙性的水鳥,有著長而上翹的嘴喙,繁殖於歐亞大陸北方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會遷徙至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等地海岸度冬,在台灣主要於過境期於海岸溼地出現。
小鷿鷉 (Little Grebe) 學名 Tachybaptus ruficollis,是鷿鷉科中體型最小的一種。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與非洲地區。小鷿鷉在台灣是低海拔水域相當常見的鳥類。
赤頸鷿鷉 (Red-necked Grebe) 學名Podiceps grisegena,大型的鷿鷉,有著明顯的紅色頸部,繁殖地分布於北美洲、歐洲、和亞洲。台灣過去無紀錄,僅有2008年8月於馬祖北竿有過一筆迷鳥紀錄。
黑頸鷿鷉 (Black-necked Grebe, Eared Grebe) 學名 Podiceps nigricollis,小型的鷿鷉,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 (ssp. nigricollis) 繁殖地西起歐洲,橫跨歐亞大陸至西伯利亞、中國東北。東亞族群冬季至日本、中國東南沿海、台灣等地度冬。台灣的黑頸鷿鷉多出現於海岸溼地魚塭、湖泊等地,為稀有的冬候鳥。
冠鷿鷉 (Great Crested Grebe) 學名 Podiceps cistatus,大型的鷿鷉,分為三個亞種,指名亞種 (P. c. cistatus) 繁殖地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在歐洲許多地方為全年可見的留鳥,東亞族群冬季會遷徙至南方度冬,喜好湖泊、水庫等水域。冠鷿鷉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在金門有穩定的度冬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