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蘇鷸 Ruff
流蘇鷸 (Ruff) 是一種中型的涉禽,學名 Calidris pugnax,種名的pugnax源於minutus,在拉丁文中是【好鬥】的意思,以流蘇鷸在繁殖季節求偶時,雄鳥於求偶場 (Lek mating) 好爭鬥的行為而得名。
青足鷸 (Coommon Greenshank),學名Tringa nebularia,有著厚且微向上彎的嘴喙,於北歐至西伯利亞的溫帶區域繁殖,冬季至非洲、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青足鷸在台灣是十分常見的冬候鳥,多出現於海岸溼地、魚塭、鹽田等環境。
小青足鷸 (Marsh Sandpiper),又名【澤鷸】,學名Tringa stagnatilis,與青足鷸相比有著較小的體型,喙直細長無上翹。小青足鷸繁殖於東歐、中亞、南西伯利亞、至中國東北,冬季遷徙至非洲、中亞、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為不普遍冬候鳥及普遍過境鳥。
紅領瓣足鷸 (Red-necked Phalarope),學名Phalaropus lobatus,是一種小型的海鳥,是三種瓣足鷸之中體型最小的,主要生活於海面上,夏季繁殖於歐亞大陸和北美北極圈的苔原,冬季遷徙至熱帶地區海域度冬,台灣主要於過境期出現於海岸溼地、魚塭或海面上,是普遍的過境鳥。
反嘴鷸 (Terek Sandpiper),又稱翹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是一種遷徙性的水鳥,有著長而上翹的嘴喙,繁殖於歐亞大陸北方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會遷徙至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等地海岸度冬,在台灣主要於過境期於海岸溼地出現。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又名【斑鴴】,學名Pluvialis squatarola,是一種灰色的大型濱鳥,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各海岸溼地、農田等地皆有機會出現。
跳鴴 (Gray-headed Lapwing),又名灰頭麥雞,學名Vanellus cinereus,是一種體型高瘦的灰色麥雞。跳鴴主要於中國東北及日本本州等地繁殖,冬季遷徙至南亞、東南亞等地度冬。跳鴴在台灣的紀錄多為零星出現於農田、海岸溼地,為稀有的冬候鳥/稀有過境鳥。
高蹺鴴 (Black-winged Stilt)又稱黑翅長腳鷸,學名 Himantopus himantopus,廣泛分布於各大洲。在台灣繁殖的是高蹺鴴的指名亞種 H. h. himantopus,全台灣沿海或較內陸的溼地均有記錄,在台灣的生息狀態是普遍留鳥/普遍冬候鳥。
蠣鴴 (Eurasian Oystercathcer),學名Haematopus ostralegus,是一種有著長長紅色嘴喙、體色黑色分明的水鳥,因嗜食牡蠣而得名,分布於歐亞大陸,台灣近年僅有零星幾筆觀察紀錄,而在金門地區為普遍的冬候鳥,並有少數為留鳥族群。
尖尾濱鷸 (Sharp-tailed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acuminata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繁殖期的尖尾濱鷸頭頂是鮮豔的栗紅色,主要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北極圈內繁殖,在台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春過境期在海岸溼地的魚塭鹽田、水田等環境較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