瀆鳧 Ruddy Shelduck
瀆鳧瀆鳧 (Ruddy Shelduck),學名Tadorna ferruginea,又名【黃麻鴨】、【赤麻鴨】,是一種全身有著橘色羽毛的大型鴨子,頭部顏色較淡,雄鳥於頸部有一黑色頸環,飛羽黑色,飛行時與覆羽的白色形成強烈對比,次級飛羽形成墨綠色的翼鏡,尾羽黑色。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
瀆鳧瀆鳧 (Ruddy Shelduck),學名Tadorna ferruginea,又名【黃麻鴨】、【赤麻鴨】,是一種全身有著橘色羽毛的大型鴨子,頭部顏色較淡,雄鳥於頸部有一黑色頸環,飛羽黑色,飛行時與覆羽的白色形成強烈對比,次級飛羽形成墨綠色的翼鏡,尾羽黑色。在台灣是稀有的冬候鳥
小天鵝(Tundra Swan),學名Cygnus columbianus,中文又名【鵠】,分為兩個亞種:指名亞種columbianus分布於北美洲,而bewickii亞種分布於歐亞大陸,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
疣鼻天鵝(Mute Swan),學名Cygnus olor,又名瘤鼻天鵝、瘤鵠,是體型最大的天鵝,原生分布於歐洲至中亞地區,台灣亦有零星觀察紀錄,但疣鼻天鵝在世界各大洲常為飼養於公園、湖泊作為觀賞用的鳥類,因此很難判斷台灣的觀察紀錄為自然遷徙而來的野鳥,還是逸出鳥。
蒼鷹 (Northern Goshawk),學名Accipiter gentilis,是一種體型壯碩的鷹科猛禽,主要生活於森林中,較少於天空盤旋,因此不太容易觀察,國外的鳥友給蒼鷹取了個外號【森林中的魅影】,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
歐亞藍山雀 (Eurasian Blue Tit),學名Cyanistes caeruleus,或稱【藍山雀】,是廣泛分布於歐洲至中亞地區的山雀。屬名Cyanistes由古希臘文kuanos而來,意思是深藍色,而種小名caeruleus在拉丁文中也是藍色的意思,皆以藍色的羽色命名。
綠頭鴨 (Mallard) 學名Anas platyrhynchos,雄鳥有著十分顯眼的綠色頭部,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各大洲,因此在一些圖鑑在介紹其他雁鴨時經常以綠頭鴨作為比較的基準。綠頭鴨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但綠頭鴨在各大公園水池有許多人工放養的族群。
赤嘴潛鴨 (Red-crested Pochard) 學名 Netta rufina,雄鳥繁殖羽外型獨特,有著鮮紅色的嘴喙和眼睛,暗栗色的頭,黑色的胸腹部,白色的體色,十分顯眼。赤嘴潛鴨在台灣僅於1995年和2018年有過兩筆記錄,是台灣的迷鳥。
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 Plover),學名Pluvialis fulva,是一種會遷徙的涉禽,北半球的夏季於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的凍原繁殖,冬季會遷徙至台灣、中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澳洲、印度、東非等地度冬,在台灣是常見的普遍冬候鳥。太平洋金班鴴在台灣出現的地點多為海岸溼地、農田,在一些旱田、草地也會出現。
大山雀 (Great Tit),學名Parus major,是山雀屬裡體型最大的一種。種小名的 major 在拉丁文中意思為大的。主要分布於歐洲、非洲西北、中亞、中國西北、蒙古等地。台灣曾出現的迷鳥白頰山雀 (或稱遠東山雀、日本山雀,學名Parus minor) 過去認為是大山雀的其中一個亞種,但目前多將其列為不同的獨立種。
田鶇 (Fieldfare) 學名 Turdus pilaris, 是一種大型的鶇屬鳥類,有著灰色的頭部和腰部,主要在北歐、中歐至西伯利亞中部地區繁殖,冬季會遷徙至西歐、南歐、北非、西南亞等地度冬。台灣沒有田鶇的分布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