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
灰斑鴴 (Black-bellied Plover),又名【斑鴴】,學名Pluvialis squatarola,是一種灰色的大型濱鳥,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夏天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的北極圈凍原繁殖,冬季至各大洲南方的海岸度冬。灰斑鴴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鳥,各海岸溼地、農田等地皆有機會出現。
灰斑鴴在台灣的分布地圖
外觀特徵
灰斑鴴體長27-31 cm,外型顯得粗壯,有著粗且短的嘴、偏大的頭。腳和嘴為黑色。繁殖期的成鳥有著黑色的臉、胸部和腹部。在黑色區域上方,自額、眉線、頸側延伸至胸側有一明顯的白色S形區域。背面灰色,帶有黑色區塊和白色斑點。腰白色,尾羽白色帶有黑色橫紋。非繁殖羽腹面的黑色消失,背面為灰褐色帶有白色斑點。
灰斑鴴飛行時可見明顯的白腰和白色翼帶。腋下區域為黑色,為重要的特徵。
生態
灰斑鴴在台灣為冬候鳥,主要出現於海岸溼地,如河口、沙灘、鹽田等,常呈小群或與太平洋金斑鴴混群,於退潮時在灘地上行走覓食,以灘地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參考資料
1. Poole, A. F., P. Pyle, M. A. Patten, and D. R. Paulson (2020). Black-bellied Plover (Pluvialis squatarola),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bkbplo.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