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四月雪,來趟雪中賞櫻賞鳥
昨天四月一日見到網路上有人貼出德國北部漢堡、漢諾威等地都下起雪來,還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前兩天氣溫來到15度,在家裡我都已經穿起短褲了,沒想到今天我住的巴伐利亞邦也下起名符其實的四月雪,只能說春天後母面,天氣果真是說變就變。正好前兩天在附近看到有幾棵櫻花樹正在盛開,不如就來趟雪中賞櫻,欣賞一下這難得一見的景色吧。
昨天四月一日見到網路上有人貼出德國北部漢堡、漢諾威等地都下起雪來,還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前兩天氣溫來到15度,在家裡我都已經穿起短褲了,沒想到今天我住的巴伐利亞邦也下起名符其實的四月雪,只能說春天後母面,天氣果真是說變就變。正好前兩天在附近看到有幾棵櫻花樹正在盛開,不如就來趟雪中賞櫻,欣賞一下這難得一見的景色吧。
歐亞藍山雀 (Eurasian Blue Tit),學名Cyanistes caeruleus,或稱【藍山雀】,是廣泛分布於歐洲至中亞地區的山雀。屬名Cyanistes由古希臘文kuanos而來,意思是深藍色,而種小名caeruleus在拉丁文中也是藍色的意思,皆以藍色的羽色命名。
綠頭鴨 (Mallard) 學名Anas platyrhynchos,雄鳥有著十分顯眼的綠色頭部,廣泛分布於北半球各大洲,因此在一些圖鑑在介紹其他雁鴨時經常以綠頭鴨作為比較的基準。綠頭鴨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但綠頭鴨在各大公園水池有許多人工放養的族群。
赤嘴潛鴨 (Red-crested Pochard) 學名 Netta rufina,雄鳥繁殖羽外型獨特,有著鮮紅色的嘴喙和眼睛,暗栗色的頭,黑色的胸腹部,白色的體色,十分顯眼。赤嘴潛鴨在台灣僅於1995年和2018年有過兩筆記錄,是台灣的迷鳥。
太平洋金斑鴴 (Pacific Golden Plover),學名Pluvialis fulva,是一種會遷徙的涉禽,北半球的夏季於西伯利亞與阿拉斯加的凍原繁殖,冬季會遷徙至台灣、中國東南沿海、東南亞、澳洲、印度、東非等地度冬,在台灣是常見的普遍冬候鳥。太平洋金班鴴在台灣出現的地點多為海岸溼地、農田,在一些旱田、草地也會出現。
eBird是全球最大的賞鳥紀錄資料庫,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賞鳥者,都可以透過網路或手機上的APP將觀察記錄到資料庫內。累積起來的資料量十分驚人,是研究鳥類分布或遷徙等十分重要的資料來源。eBird同時也讓資料庫開放給全世界的賞鳥者和研究者,本文介紹使用auk套件來分析eBird資料庫!
大山雀 (Great Tit),學名Parus major,是山雀屬裡體型最大的一種。種小名的 major 在拉丁文中意思為大的。主要分布於歐洲、非洲西北、中亞、中國西北、蒙古等地。台灣曾出現的迷鳥白頰山雀 (或稱遠東山雀、日本山雀,學名Parus minor) 過去認為是大山雀的其中一個亞種,但目前多將其列為不同的獨立種。
田鶇 (Fieldfare) 學名 Turdus pilaris, 是一種大型的鶇屬鳥類,有著灰色的頭部和腰部,主要在北歐、中歐至西伯利亞中部地區繁殖,冬季會遷徙至西歐、南歐、北非、西南亞等地度冬。台灣沒有田鶇的分布記錄。
赤頸鴨 (Eurasian Wigeon) 學名 Mareca penelope,是一種中等體型的雁鴨,雄鳥繁殖羽時有著紅棕色的頭部與乳黃色的額頭,十分顯眼,是台灣常見的冬候鳥。
環頸潛鴨 (Ring-necked Duck) 學名 Aythya collaris,是中形的雁鴨科潛鴨屬鳥類,分布於北美洲,台灣於2019年-2020年首次記錄一隻度冬的環頸潛鴨,是台灣的迷鳥,外形和鳳頭潛鴨相似,但可從頭形、喙、體側等特徵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