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陸鳥 Land Birds of Taiwan
褐胸鶲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
褐胸鶲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muttui,是一種中型的森林鶲科鳥類,牠們有著圓潤的大頭和明顯的眼圈。褐胸鶲在台灣為迷鳥,僅有幾筆紀錄,出現於海岸防風林、離島等地點。
河烏 Brown Dipper
河烏 (Brown Dipper) 學名 Cinclus pallasii,分布於東亞的日本、中國、台灣、中南半島、喜拉雅山區等地。在台灣主要分布於海拔500-2000公尺山區的溪流,為不普遍的留鳥,覓食時會在水中潛水行走、游泳。
鉛色水鶇 Plumbeous Redstart
鉛色水鶇 (Plumbeous Redstart),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石青仔,是鶲科紅尾鴝屬的一種鳥類,於台灣棲息全島海拔 500 至 2300公尺山區的溪流環境,是溪流環境中最常見的鳥類之一。
台灣的水鳥 Water Birds of Taiwan
彎嘴濱鷸 Curlew Sandpiper
彎嘴濱鷸 (Curlew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ferruginea,又名【滸鷸】是一種中小型的水鳥,有著長且略向下彎曲的嘴喙。學名中的ferruginea在拉丁文中為鏽紅色之意,以彎嘴濱鷸繁殖羽的羽色而得名。彎嘴濱鷸的繁殖地位於西伯利亞最北的北極海沿岸,至非洲南部、印度、東南亞、澳洲等地度冬。在台灣主要在過境期出現。
琵嘴鷸 Spoon-billed Sandpiper
琵嘴鷸 (Spoon-billed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pygmaea,,是一種小型的水鳥,和紅胸濱鷸體型類似,但琵嘴鷸的嘴呈湯匙狀,十分獨特。琵嘴鷸在東西伯利亞極東的凍原地帶繁殖。 冬季至東南亞地區 、印度東南部、中國南部等地度冬。琵嘴鷸的數量近年不斷下降,估計全世界僅餘不到500隻,亟需保育。
紫鷺 Purple Heron
紫鷺 (Purple Heron),學名Ardea purpurea,又名草鷺,是一種大型的涉禽,學名中的purpurea在拉丁文中為紫色之意,由帶紅紫色的體色而得名。紫鷺體型和蒼鷺相近 (略小),而更偏好長滿植物的草澤,個性亦更加隱密。紫鷺在台灣主要為冬候鳥,自2011年起在宜蘭有穩定的繁殖紀錄。
台灣的猛禽 Raptors of Taiwan
灰澤鵟 Hen Harrier
灰澤鵟 (Hen Harrier),學名Circus cyaneus ,雄鳥全身大致灰色,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冬季遷徙至歐洲南方、北非、中東地區、中國東南、韓國、日本、台灣等地。灰澤鵟在台灣紀錄多出現於河口、海岸附近的草澤、農田、草地等環境,為稀有的冬候鳥和過境鳥。
褐鷹鴞 Northern Boobook
褐鷹鴞 (Northern Boobook),又名北方鷹鴞、日本鷹鴞,學名 Ninox japonica,是一種長相似鷹的貓頭鷹,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褐鷹鴞在台灣有繁殖的紀錄,為不普遍的留鳥,另有一些褐鷹鴞在過境期出現於平地,可能為過境的族群。
東方灰林鴞 Himalayan Owl
東方灰林鴞 (Himalayan Owl),學名Strix nivicolum,又名喜馬拉雅林鴞,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貓頭鷹,在台灣主要紀錄於中高海拔的針闊葉混合林,分布於台灣的族群,為台灣特有亞種 (S. n. yamadae)
歐洲觀鳥大年 Birds of Europe (我在歐洲記錄到的鳥)
寒林豆雁 Taiga Bean Goose
寒林豆雁 (Taiga Bean Goose),學名Anser fabalis,是一種體色深灰褐色的大型雁類,嘴上有橙色斑,寒林豆雁與凍原豆雁 兩者過去多視為同種,但兩者的外型和繁殖環境有所不同。寒林豆雁繁殖於歐亞大陸寒帶針葉林,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
琵嘴鴨 Northern Shoveler
琵嘴鴨 (Northern Shoveler),學名Spatula clypeata,有著大而寬扁的獨特嘴喙,令牠們十分適合在水中濾食小型無脊椎動物。雄鳥繁殖羽十分鮮豔,有著綠色的頭、白色的胸部和紅褐色的腹部,全身灰褐色的雌鳥則樸素得多,是台灣十分常見的冬候鳥。
白眉鴨 Garganey
白眉鴨 (Garganey),學名Spatula querquedula,是一種小型的雁鴨,雄鳥有十分醒目的白色眉線,雌鳥則和小水鴨、巴鴨的雌鳥十分類似。白眉鴨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於溫帶地區繁殖,在台灣主要為春、秋兩季出現的過境鳥,亦有少量在台灣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