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嘴鷸 Terek Sandpiper
反嘴鷸 (Terek Sandpiper),又稱翹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是一種遷徙性的水鳥,有著長而上翹的嘴喙,繁殖於歐亞大陸北方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會遷徙至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等地海岸度冬,在台灣主要於過境期於海岸溼地出現。
反嘴鷸 (Terek Sandpiper),又稱翹嘴鷸,學名Xenus cinereus,是一種遷徙性的水鳥,有著長而上翹的嘴喙,繁殖於歐亞大陸北方西伯利亞地區,冬季會遷徙至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東非等地海岸度冬,在台灣主要於過境期於海岸溼地出現。
白喉磯鶇 (White-throated Rock-thrush),學名Monticola gularis ,是一種分布於東亞的磯鶇,繁殖地在中國東北和俄羅斯多岩石的山丘,冬季遷徙至華南和中南半島等地度冬,白喉磯鶇在台灣的紀錄多零星於秋季出現於離島、海岸防風林,為稀有的過境鳥。
黑尾鷸 (Black-tailed Godwit) 又稱黑尾塍鷸,學名 Limosa limosa,廣泛分布於歐、亞、非及澳洲,在台灣出現的是 L. l. melanuroides亞種,本亞種於西伯利亞東部至戡察加半島繁殖,冬季則遷移至東南亞和澳洲地區,在台灣為稀有冬候鳥及不普遍的過境鳥。每年4月中-5月初;8-9月為最主要過境期。
東方紅胸鴴 (Oriental Plover) 又稱東方鴴,學名 Charadrius veredus,是鴴科中較大型的一種涉禽。東方紅胸鴴在繁殖期胸口呈栗紅色,雄鳥胸部下方有一粗黑帶,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記錄多出現在三月底-四月初以及九月下旬。
跳鴴 (Gray-headed Lapwing),又名灰頭麥雞,學名Vanellus cinereus,是一種體型高瘦的灰色麥雞。跳鴴主要於中國東北及日本本州等地繁殖,冬季遷徙至南亞、東南亞等地度冬。跳鴴在台灣的紀錄多為零星出現於農田、海岸溼地,為稀有的冬候鳥/稀有過境鳥。
尖尾濱鷸 (Sharp-tailed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acuminata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繁殖期的尖尾濱鷸頭頂是鮮豔的栗紅色,主要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北極圈內繁殖,在台灣為普遍的過境鳥,春過境期在海岸溼地的魚塭鹽田、水田等環境較為常見。
赤腹鷹(Chinese Sparrowhawk),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是體型很小的猛禽,飛行時和珠頸斑鳩差不多大,因此有【粉鳥鷹】的稱號。位於台灣最南端的墾丁國家公園,每年9月-10月常可見到大群赤腹鷹集結。趁著熱氣流成群盤旋,準備飛越巴士海峽,十分壯觀。
半蹼鷸 (Asian Dowitcher),學名Limnodromus semipalmatus ,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有著長且筆直的嘴,在腳趾之間有半蹼,是種名和中文俗名的由來。於西伯利亞、蒙古、中國東北繁殖,冬季至印度、東南亞、印尼、澳大利亞等地度冬,半蹼鷸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多於海岸溼地出現。
美洲尖尾濱鷸 (Pectoral Sandpiper),學名Calidris melanotos,是一種中等體型的水鳥,繁殖地在北美及西伯利亞北極圈內的凍原,族群主要於南美洲度冬,有少數至澳洲、紐西蘭度冬,美洲尖尾濱鷸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紀錄多出現於海岸溼地。
翻石鷸 (Ruddy Turnstone),學名Arenaria interpres,是一種小型的水鳥,翻石鷸覓食時常翻開石塊或貝殼,是翻石鷸中文和英文俗名的由來。翻石鷸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夏季於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高緯度地區海岸繁殖,至較低緯度的北半球或南半球海岸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