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蒼鷹,讓我愛上柏林
德國的首都柏林以夜生活著稱,但更吸引我的是在公園綠地裡繁殖的蒼鷹,有著【森林中的魅影】之稱的他們是如何適應都市生活?趁著到柏林辦事的我特地多留了兩天,待在公園裡觀察一對蒼鷹的的活動。
德國的首都柏林以夜生活著稱,但更吸引我的是在公園綠地裡繁殖的蒼鷹,有著【森林中的魅影】之稱的他們是如何適應都市生活?趁著到柏林辦事的我特地多留了兩天,待在公園裡觀察一對蒼鷹的的活動。
灰面鵟鷹 (Gray-faced Buzzard),學名Butastur indicus,主要分布於東亞地區,於東北亞繁殖;冬天會到中國華南、東南亞、菲律賓、印尼群島等地度冬。台灣位於灰面鵟鷹遷徙的重要路線上,在每年的春天、秋天兩季,常見到鷹群過境,因此灰面鵟鷹在台灣又被稱為國慶鳥、清明鳥、掃墓鳥、南路鷹。
赤腹鷹(Chinese Sparrowhawk),學名Accipiter soloensis,是體型很小的猛禽,飛行時和珠頸斑鳩差不多大,因此有【粉鳥鷹】的稱號。位於台灣最南端的墾丁國家公園,每年9月-10月常可見到大群赤腹鷹集結。趁著熱氣流成群盤旋,準備飛越巴士海峽,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