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息狀態:普遍冬候鳥、普遍過境鳥
翻石鷸 (Ruddy Turnstone),學名Arenaria interpres,是一種小型的水鳥,翻石鷸覓食時常翻開石塊或貝殼,是翻石鷸中文和英文俗名的由來。翻石鷸廣泛分布於全球各大洲。夏季於北半球歐亞大陸和北美洲高緯度地區海岸繁殖,至較低緯度的北半球或南半球海岸度冬。
翻石鷸在台灣為常見的冬候鳥和過境鳥,普遍記錄於海岸地區。
翻石鷸可分為兩個亞種,台灣出現的為指名亞種 (A. i. interpres) 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另一亞種 A. i. morinella 主要分布於美洲地區。
外觀特徵
翻石鷸體長21-26 cm,腳短,呈橘紅色,整體外型顯得矮且粗壯。雄鳥和雌鳥外型相近,於繁殖期羽色略有差異。雄鳥繁殖羽頭白色,於臉、頸、胸部有鮮明的黑色圖案,頭頂有些縱向的黑色細紋;體上為磚紅色,帶有深褐色的斑紋,腹部白色。雌鳥繁殖羽與雄鳥相近,但頭胸部黑色圖紋較不若雄鳥鮮明,頭冠縱紋較不清楚、後頸常帶褐色,體上的磚紅色不若雄鳥鮮豔,且羽軸、縱紋較多。但除非是一對一比較,且在台灣觀察翻石鷸經常處於換羽中,否則判別每一隻的性別並不是那麼容易。
非繁殖羽的翻石鷸顏色黯淡許多,頭部為暗褐色,幼鳥和非繁殖羽類似,但腹部偏褐色且體上淡色羽緣較明顯。
辨識飛行中的翻石鷸
翻石鷸背部、腰部、尾上覆羽為白色,雙翼可見白色翼帶和內側的白色區域,飛行時與磚紅色對比強烈,形成獨特的圖案。常見單獨或成群於海岸飛行。
生態
翻石鷸以無脊椎動物 (昆蟲、蟹類、貝類、蜘蛛) 等為主要食物來源。覓食時常以喙將潮間帶的石塊、貝殼翻開,以尋找躲藏其下的食物,常成群一起覓食。
參考資料:
1. Nettleship, D. N. (2020). Ruddy Turnstone (Arenaria interpre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rudtur.01
2. 蕭木吉、李政霖 (2014) 臺灣野鳥手繪圖鑑;農委會林務局、台北市野鳥學會。
3. 劉小如、丁宗蘇、方偉宏、林文宏、蔡牧起、顏重威 (2012) 台灣鳥類誌 第二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