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鸌 (Northern Fulmar),又名【暴雪鸌】或【管鼻鸌】,學名Fulmarus glacialis,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海鳥。暴風鸌屬名Fulmarus來自古諾斯語,意思為有【臭味的鷗】,這是因為暴風鸌在受到掠食者攻擊時會從胃裡吐出帶有惡臭的油,而glaciali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為【冰的】。
暴風鸌的體色差異很大,大致可分為淡色型到深色型。三個亞種之中淡色和深色型的比例有些不同。
- F. g. glacialis 指名亞種,主要分布於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如加拿大、格陵蘭、斯瓦巴群島等地
- F. g. audoboni 分布於北大西洋緯度較低的格陵蘭、冰島、英國等地區,體型較大,此亞種僅有淡色型。但也有學者認為整個北大西洋族群應屬同一亞種。
- F. g. rodgersii 分布於北太平洋的東西伯利亞、阿留申群島、阿拉斯加等地。此亞種喙和管鼻多呈橙色-粉紅色,翅膀長度較短,尾羽末端深色。此亞種深色型較多,雙翼初級飛羽基部會形成淡色區域。亦有學者提出北太平洋的族群應視為獨立種。
台灣在2016年有一隻深色型暴風鸌被漁船於北方三島海域意外帶回,為台灣地區的首次紀錄。
外觀特徵
暴風鸌體長45-50 cm,雌雄鳥外型相近。嘴厚,呈橙黃色-橄欖綠色,體色從淡色到深色皆有可能。淡色型頭、頸、胸、腹部為白色,背部和雙翼背面為灰色,愈往翼尖灰色愈深,淡色初級飛羽基部會形成不明顯的翼窗。雙翼腹部大致白色,在前後邊緣帶有灰色。腰部和尾羽大致呈灰色,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亞種 (F. g. rodgersii)尾羽顏色較深。
深色型全身呈深灰色,在淡色和深色型之間亦有中間型個體存在。
生態
暴風鸌主要以海中的魚類、頭足類、浮游動物為食,覓食時以沾水覓食 (Dipping),或停棲於水面取食 (Surface Seizing),也會短暫潛水。
暴風鸌在胃會產生一種油脂並儲存於前胃,在遇到掠食者時可將胃油從嘴噴出,胃油除了有威嚇的作用,胃油亦可以沾上掠食者的羽毛,曾有紀錄導致掠食者死亡。
暴風鸌主要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岩石海岸繁殖,會形成繁殖聚落,築巢於懸崖裸岩的凹陷處
參考資料:
Mallory, M. L., S. A. Hatch, and D. N. Nettleship (2020). Northern Fulmar (Fulmarus glacialis), version 1.0. In Birds of the World (S. M. Billerman, Editor).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 Ithaca, NY, USA. https://doi.org/10.2173/bow.norful.01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