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眉黃鶲 Narcissus flycatcher
黃眉黃鶲 (Ficedula narcissina) 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主要繁殖於日本和俄羅斯的森林。雄鳥的羽色鮮明,擁有黑色、橙黃色和白色的對比色彩,雌鳥則呈現較為暗淡的橄欖褐色。牠們主要棲息於低山及平地的森林,獨自活動於樹冠下層,以昆蟲為食。雖無台灣繁殖紀錄,但其全球族群數量穩定,目前保育狀況無重大威脅。
黃眉黃鶲 (Ficedula narcissina) 是台灣稀有的冬候鳥,主要繁殖於日本和俄羅斯的森林。雄鳥的羽色鮮明,擁有黑色、橙黃色和白色的對比色彩,雌鳥則呈現較為暗淡的橄欖褐色。牠們主要棲息於低山及平地的森林,獨自活動於樹冠下層,以昆蟲為食。雖無台灣繁殖紀錄,但其全球族群數量穩定,目前保育狀況無重大威脅。
褐胸鶲 (Brown-breasted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muttui,是一種中型的森林鶲科鳥類,牠們有著圓潤的大頭和明顯的眼圈。褐胸鶲在台灣為迷鳥,僅有幾筆紀錄,出現於海岸防風林、離島等地點。
灰斑鶲 (Muscicapa griseisticta) 是一種小型灰色鶲科鳥類,體型約 12.5–14 公分,胸部有明顯的灰色縱紋,翅膀較長,停棲時翅長可達尾羽一半以上。牠們繁殖於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及俄羅斯東南,冬季遷徙至東南亞度冬,在台灣是較為不普遍的過境鳥。灰斑鶲多出現在中低海拔的樹林中,過境期可能出現在林緣或高海拔地區。此物種無亞種劃分,外觀與寬嘴鶲和烏鶲相似,但可依胸前縱紋等特徵區別。
寛嘴鶲 (Asian Brown Flycatcher),學名Muscicapa dauurica,又稱北灰鶲、闊嘴鶲,是一種灰色系的鶲科,有著白色的眼圈和眼先,胸和腹部為污白色—灰色,沒有明顯的斑紋。經常停棲在突出的枝頭,飛出捕食空中的昆蟲。在台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有少量度冬的紀錄。
藍歌鴝 (Siberian Blue Robin),學名Larvivora cyane,藍歌鴝雄鳥的背面藍色,腹面白色,停棲時身體的姿勢常呈水平狀,主要於日本、韓國、中國東北、西伯利亞等地繁殖,至東南亞中南半島等地度冬,常出現於茂密森森底層,台灣於過境期有少量紀錄,為稀有的冬候鳥。
鉛色水鶇 (Plumbeous Redstart),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石青仔,是鶲科紅尾鴝屬的一種鳥類,於台灣棲息全島海拔 500 至 2300公尺山區的溪流環境,是溪流環境中最常見的鳥類之一。
小剪尾 (Little Forktail),又名小燕尾,學名Enicurus scouleri,是鶲科的一種小型鳥類,全身羽色為黑白兩色。出現於海拔600至2400公尺的山澗、溪流環境,但數量不多,為稀有的留鳥。停棲與行進間可見到牠們尾羽快速地張合擺動,有如剪刀一般。
野鴝 (Siberian Rubythroat),學名Calliope calliope,又名紅喉歌鴝、紅點頦,雄鳥有顯眼的紅色喉嚨。主要於西伯利、蒙古、朝鮮半島、日本北海道、中國東北等地繁殖,冬天至中國華南、中南半島、台灣等地度冬,主要出現於海岸、低海拔地區,是普遍的冬候鳥。
銅藍鶲 (Verditer Flycatcher),學名中種小名thalassinus 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像海洋般的藍色】,英文俗名中的【verditer】是用碳酸銅製成的一種藍綠色顏料、以及中文俗名中的【銅藍】等,皆是用來形容銅藍鶲特殊的羽毛顏色。銅藍鶲,為台灣的稀有冬候鳥。